印为什么此时披露曾击落巴方军机 虚张声势转移压力。2025年8月9日,印度空军参谋长阿马尔·普里特·辛格在班加罗尔的公开场合宣称,在今年5月初代号为“朱砂行动”的印巴冲突中,印度空军凭借俄制S-400防空系统成功击落了至少五架巴基斯坦战斗机和一架大型军用飞机。他声称此次地对空击落距离高达300公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地空导弹最远击杀纪录”。然而配资网站首选,这番声明并未赢得国际军事圈的赞叹,反而引发了普遍的嘲讽与质疑。
回溯至今年5月7日,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爆发了数十年来最激烈的空中对抗。空战结束后,巴基斯坦迅速公布了战果,不仅宣称击落了包括三架“阵风”在内的六架印度战机,还提供了坠机现场照片、导弹残骸以及被俘印度飞行员的视频作为证据。相比之下,印度方面当时表现得异常低调。三个月后,印度空军参谋长却突然高调宣布己方取得“压倒性胜利”,但未能提供任何实质性证据,如战机残骸照片或雷达监测数据。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对此嗤之以鼻,并提议双方交换飞机库存数据以供独立核查。
印度宣称S-400在300公里外击落巴基斯坦战机,并将其奉为“游戏规则改变者”,但在军事技术层面这一说法几乎不可信。S-400防空系统对弹道导弹的理论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但对战斗机这类高机动性目标的实际有效射程通常在200-250公里之间。要在300公里外精确锁定并击落装备先进电子对抗手段的歼-10CE和“枭龙”战斗机,难度极高。此外,S-400在俄乌战场上的实战表现并不理想,多次被乌克兰无人机和ATACMS导弹突破甚至摧毁。2025年5月10日,巴基斯坦“枭龙”战机携带CM-400AKG导弹摧毁了两套S-400发射装置,进一步削弱了其“世界最强防空系统”的声誉。
印度选择在冲突数月后才公布这一“战果”,背后逻辑与其一贯的军事宣传策略有关。此前,印度军方背景的智库“脉轮对话基金会”曾发布一份所谓“印巴空战评估报告”,宣称巴基斯坦空军损失了总价值33亿美元的军事资产,其中包括8架F-16D战机。然而,美国向巴基斯坦交付的F-16D总数仅为6架。印度还曾宣称摧毁巴基斯坦的红旗-9防空系统,但巴方从未公开装备此系统,而印度提供的“证据照片”竟是一门从瑞士进口的高射机枪。此外,印度还声称击落了600多架巴基斯坦无人机,而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的出动无人机数量仅为300多架。这种战果编造已成为印度应对军事失利、转移国内矛盾的标准化流程。
此次空战,巴基斯坦公布的铁证对印度造成了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特别是在“阵风”战机被击落的传闻甚嚣尘上之时,印度急需一场“胜利”来挽回颜面,维护其“军事强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危机公关”配资网站首选,通过虚构的“震撼性”数据来转移公众视线。军事冲突的真相不应成为国家宣传的工具。当事实被选择性披露或被虚构的“战果”掩盖时,不仅损害了国家信誉,也阻碍了对实际军事能力和战略部署的客观评估。军事实力最终取决于真实的战场表现,而非口头宣称。印度此举虽然暂时挽回了颜面,却可能透支其长期的国际公信力。印为什么此时披露曾击落巴方军机 虚张声势转移压力!
顺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